古代都是用信鸽送信,信鸽怎么知道送信的确切位置呢
古代的信鸽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信送到准确位置的,这里有个误区,信鸽不是送信,而是回巢,是单程的,因为信鸽先天具有辨别方向的优势和强烈的归巢欲望,所以古人利用了信鸽这一特点,不管把信鸽带到哪里,放飞后它都能飞到原来的巢穴,举个例子,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随身带去了很多长安城官府专门养的信鸽,每当要汇报时把信息附在信鸽身上,鸽子飞回长安城的巢穴,朝廷能得到前方的信息,达到送信的目的。
图为一战中,英军流动的大型信鸽巢穴。
再比如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他是广东韶关人,因远在长安城做官,常年不能见到远在广东的老母亲,于是张九龄在长安养信鸽,老家人在广东养信鸽,然后派人互送信鸽,平时思念母亲了或者有什么事了,就互放信鸽,在长安的信鸽飞回广东的巢穴,在广东的信鸽飞回长安的巢穴,从而达到互相通信的目的,张九龄当年家养群鸽,与母亲互通信的故事被称为“飞奴传书”,还传为一段佳话。
图为一战时,德军利用信鸽穿戴微型相机,进行空中侦察。
信鸽通信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都有使用信鸽的悠久传统,比如多年前,埃及的渔民出海捕鱼时,就随船带着信鸽与陆地的家人通信;在古希腊,就是通过信鸽把奥林匹克的获胜者传递各个城市;在一战中,德军将法军围困在维尔登要塞,所有联络切断,幸亏有信鸽,法国援军赶到解围;到了二战时,无线电已成熟运用在军事上,而英国海军仍然保持传统,出航时船上都带着军用信鸽,据统计二战时,英国饲养的信鸽达万只。
其实我军也有信鸽。
当然信鸽辨识方向和归巢欲是基本特点,鸟类都恋巢,但信鸽的恋巢性更加强烈,信鸽不管遇到任何因难,就算隔了上千里都要飞回巢穴的,另一个辨识方向能力超强,鸽子到底怎么实现的,现代人仍未解出谜,只能猜测说鸽子可能有自己的磁场。
当然刚长大的信鸽是不能马上使用,要经过精心选育反复培训后,才可被使用,现在通信已经十分发达了,但通信鸽依然未被淘汰,还延伸出了航海通信鸽军事通信鸽民用通信鸽等,信鸽竞翔比赛也作为一种国际赛事在世界各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