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中已经独立的幼崽若干年后还会认识母亲吗
这是个好问题。
很多动物独立之后就会被父母赶走,比如一些猛禽还有独居的猫科动物。
除了减轻种内竞争,避免区域种群密度过高、捕食压力变大之外,还避免了近亲交配。
但是很多社会化的动物,即便能独立生活了,也仍然认得自己的父母,比如猩猩、黑猩猩、象、狼等等。
我们看过很多报道,成年的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的黑猩猩由于过于依恋母亲,不愿意离开族群,甚至在母亲死去后自己也拒绝进食,最终也随母亲而去。
象群是母系社会,雌性个体成年了还会留在族群里,一直跟着自己的母亲,而雄性则会外出,有时候成为独象,有时候则是跟其他单身公象在一起组成小团体,但无论如何如果他再一次遇到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亲人”,他还是可能认出来,并且象群对自己家出去的男孩子接纳度明显更高。
当然,是暂时接纳,作为大族长的母象是不会容许自己的后代互相交配的。
而这些公象在家族四周出没的时候也可以担当保卫之责。
狼群也是一样,而且来去更加自由。
鸟类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乌鸦、喜鹊等鸦科动物还有蜂虎。
它们都不能算完全社会化动物,因为平时并不一直集群出现,虽然会通过争斗来确定地位,却没有明确的分工。
让人感兴趣的是它们的合作模式。
乌鸦成年之后也会离巢自己生活,但它们通常不会离自己的父母很远。
一旦父母遇到了危机,比如天敌出现,只要大声嚎一嗓子,附近几百只亲朋好友都会闻讯赶来,一起把天敌驱逐出去。
当然,子女或者邻居这么喊一嗓子也会有鸦伸出援助之手,毕竟这是团结力量大、互惠互利的事,至于最后能引来多少帮忙的就要看鸟缘了。
我们在野外经常看见鵟等飞得慢的猛禽被几十只乌鸦围殴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逃之夭夭。
而对于蜂虎来讲,前一年独立生活的蜂虎如果在繁殖季节没有找到配偶,会回到父母巢中帮着父母喂养今年出生的弟妹。
另外就是一些会长距离迁徙的鸟类,虽然不是社会化活动,但是它们往往更信赖自己父母的领路,在重新集群开始迁徙的时候,也更愿意跟父母结伴。
当然,到了目的地往往就一哄而散了。
参考:
其实大部分动物的亲情感没有那么强烈,在已独立生活的动物之间只有生存、繁衍,这和我们人类这种高社会化的哺乳动物是不一样的。
但是也有一些动物是特例的,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给动物分类来分析,因为不同动物的习性也是不一样的。
父母不哺育、抚养不管是动物的雌性还是雄性一方,都不会抚养后代幼崽,自然也就谈不到认识父母这种事儿了。
举例来说,雌海龟为了繁殖回到沙滩,并在沙滩上挖一个深约1米的洞,接下来就把蛋产在这个坑洞里。
那么此时雌海龟作为母亲的任务就完成了,随后它们将回到海里,继续下一个轮回。
在大约一个半月以后,小海龟破壳而出后,见不到母亲更见不到父亲,出生后根据本能奋力奔向大海,就开始了自己的“龟”生旅途。
父母哺育长大第一 气味对于一些动物来说,它们是通过气味来识别幼崽的,幼崽出生后母亲记住了它独特的味道,自然会循着味道来识别幼崽。
但是这种手段并不高明并且不长久,如果幼崽和父母分开后,经过很多的变化,味道肯定会随之变化。
那么旧时的亲人也会变成仇人,等同于最熟悉的陌生人。
举例来说,如果人类摸了刚出生的兔子幼崽,那么这个幼崽身上的味道就改变了,母兔就辨别不出自己的幼崽,更会无情的将它咬死。
所以对于这些动物来说,即便远离父母或者混在动物群体中,父母也会根据味道找回幼崽。
但是一旦成年分开一段时间后,气味就会发生改变,这样的话,父母就认不出来了。
第二 样貌动物界都存在生存压力,所以父母抚养幼崽长大后,会让它们独自闯荡江湖,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个族群内的竞争压力,并且获得最大的生活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容貌会随着生存环境和时间而变化,所以导致母亲和孩子很难相认,即使凭着模糊的记忆,也会因为领地意识,而被认作是侵略者驱赶。
第三 声音子女一旦长大,就会被父母驱逐出领地,在外面独自打拼并拥有自己的地盘。
有生物学家观察一条狼,从它幼崽时期到独立生活,声音变化了很多,所以幼崽时期靠声音识别不难,长大后还靠声音识别就是行不通的了。
因为这些动物幼崽从小被父母哺育长大,它们在一起生活过,有记忆。
通过
所以大部分动物长大独立后,就和父母互不相识了。
特例不过在动物中,猫科和犬科类动物是特别的存在,即使在若干年后,它们仍可以通过嗅觉辨别父母亲或孩子,因为它们的嗅觉都特别灵敏。
比如狮子,由于狮子幼崽在长到2岁成年之后才会被放逐独立生存,所以若干年后,样貌变化并不大。
如果在野外已长大的幼狮在特别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亲。
它们首先会互相凝视,观察对方,然后慢慢靠近,小心翼翼的用鼻子互相闻闻,然后互相碰碰、蹭蹭,仿佛认出了对方。
遗憾的是,因为现在它们都分别属于不同的族群,也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所以它们并不能相聚。
这种多年后还能辨别出亲人的能力,也因为狮子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这些动物一般智商都比较高,为了避免种群内竞争,食物过于匮乏等原因。
在经过了跟父母长期生活、被哺育、培养长大之后,才会外出独自生活。
类似的动物还有猩猩、大象等。
总结虽然大多数动物都没有人类聪明,也因为社会化程度不如人类高,经过岁月流逝各种变化,所以认不出父母亲。
但是人类只要容貌固定的情况下,不管过多少年都是会互相记得的。
参考:
小牛扯断拴在牛鼻子上的绳子,冲着木棍钉的栏杆门奋力一冲,逃了出来。
顺着地上的血迹,一路向前找,哞哞叫个不停。
姥爷流着泪对小牛说:回去吧,回去吧,老牛已经不在了……姥爷年轻的时候到云南,教当地人烧制砖瓦。
当时没有条件和家人保持联系,都是出去一年半载,怀着对家乡的思念,披星戴月赶回来。
姥姥在家里看别人都回来了,就姥爷还没回来,还以为姥爷在外面去世了呢,在家哭了不知道多少回。
年二十九,姥爷到家了。
姥姥知道姥爷实诚,不把技术教透彻不好意思走,就不让姥爷出去了。
姥爷闲不住,把家里几亩地收拾出来,准备种西瓜赚钱。
犁地松土是个累活,就想养一头牛帮着干活,这样能省不少劲。
从镇上买了一头性格温和的小牛犊,叫它牛牛。
精心养了一年多长到七八百斤,犁地拉车是把好手。
姥爷特别喜欢这头听话能干活的牛,平时打面晒粮食,总是先捧一大把小麦喂牛牛。
要是被村里人看到了,就该开玩笑说:“你家的牛待遇比人还高哩!”后来牛牛下了个小牛犊,真是亲啊,用舌头不断舔舐着小牛,宝贝得很。
姥爷就叫小牛犊牛宝。
放牛时,姥爷拉着大牛去河坡吃草,小牛宝一步不停地跟着,到了河坡大牛吃草,小牛就到处溜达着玩,不要太幸福!后来小牛犊调皮,掉进旁边河里被水冲走了,大牛急得顺着河往下跑着去追,姥爷和几个大人也往下游去追。
最后也没找到。
回来后发现大牛受了打击得了抑郁症,草料不香,睡觉不稳,时不时地在牛棚里独自走来走去。
在河坡吃草时,大牛时不时卧在地上发会呆。
怕牛有个三长两短,姥爷就找来一只小黄狗当小牛,用小牛以前卧过的草垫在狗身上涂抹一遍,在大牛到河坡吃草时,把小黄狗从河边抱上来,送到大牛年前。
大牛喜出望外,像是看到自己孩子,对着小黄狗一阵亲昵地舔舐。
小黄狗一时手足无措,生无可恋,呆地坐在地上,一脸害怕和无奈,一动不敢动。
再后来大牛的狗儿子在周边老嚣张了,见到大鹅和公鸡一顿追撵,只要大鹅和公鸡反击,小土狗就往大牛身边跑。
农村三霸大鹅、公鸡、土狗,一下子实力天平倾斜到了土狗一方,毕竟有大牛做后盾谁也不敢造次。
大牛的抑郁症好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牛发现小黄狗长不大,并且一直调皮得很,怎么看都不像自己的孩子,大牛似乎明白自己只是捡了只狗儿子。
一年多后大牛又生了只小牛犊,这次大牛有经验了,当心得很,吃口草都会抬头看一眼小牛犊。
小牛犊敢往河边走,大牛过去连推带舔把小牛赶到草地中心,让它远离河边。
四五个月后小牛犊断奶了,可以卖牛犊了。
要么卖给附近一家刚建的养牛场,要么卖给想自己养牛耕地的老乡。
先是附近养牛场得着消息来问姥爷的牛犊卖不卖,并且给的价格还不低。
养牛场要是买了小牛犊,会用一年时间育肥,然后宰杀掉卖牛肉。
大牛从来访的客人身上闻出了牛血味,大概知道这些人想把小牛带走,大牛有些难受,把小牛紧紧地堵在牛棚里不让它出来,收牛的人走后,大牛也不吃草料啦。
姥爷正不忍心把牛犊卖给养牛场时,后村的李爷爷想买个牛犊养大耕田,听说我姥爷想卖牛犊,就过来和姥爷聊了聊,还到牛棚里看了看大牛和小牛,比较喜欢。
约定第二天带着大牛到田里犁地,看看大牛干活怎么样,如果大牛干活给力,小牛长大耕地也差不了。
晚上姥爷捧了一大把小麦放到牛槽里,对大牛说:“牛牛,今天得吃食,明天好好表现,让后村的李哥看看你是好样的,把咱家的小牛买走,小牛一辈子也就有着落了。
”大牛哞哞地叫了几声,饱饱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姥爷就带着大牛小牛下地了。
李爷爷也前后脚过来了。
姥爷对牛说:“努力吧,就看你今天的表现了。
”大牛听姥爷说完,拉着犁子就走,一口气干了半天,拿下一亩地。
下午又努把力拿下一亩地。
李爷爷很高兴,说这么能干的大牛,下的小牛错不了,就给了钱,把小牛领回家去了。
小牛不愿意走,大牛舔舐几下小牛,依依不舍地把小牛送走了。
一路上小牛像个要外出打工的孩子,哞哞叫个不停,时不时回头望望大牛,大牛一直看着它呢。
姥爷告诉大牛,不要担心,小牛犊这回安全了。
大牛正常吃食了,不再像之前那样不吃东西了。
平时放牛的时候,李大爷把小牛牵到河坡,撒手就不管了,小牛找到大牛,跟着牛妈妈一块吃草,也不乱跑了,非常省心。
放羊放牛的人都羡慕李大爷养牛养得省心。
有段时间大牛生病了,卧在牛棚里不想动,不吃也不叫。
大家正坐在屋里吃饭呢,听到门外有牛叫声,牛棚里的大牛突然也叫了起来。
姥爷把筷子放下,说了句:“小牛犊来看自己牛老娘了。
”打开门果然小牛就在门外站着。
看姥爷打开门,已经有三四百斤的小牛快跑两步往牛棚里去了。
就七八米远的距离,小牛都等不及要看自己牛娘了。
大牛挣扎着站了起来,冲着半大的小牛一阵舔舐,一会又难受得卧了下来。
看来真是病得不轻啊。
李爷爷过来了,说牛犊在河坡吃草,几天没见着大牛,也不吃不喝了,今天早上忘记拴牛了,一会就瞅不见了,就知道小牛来你家了。
姥爷找了个兽医,兽医检查一番说是牛吃到钉子了,要用吸铁石给吸出来。
一番操作,果然在牛肚子里拉出一根生锈的铁钉。
然后大牛就正常吃东西了。
又过一年多小牛长成大牛了,比大牛还要重上百十斤。
耕地更是一把好手,李大爷时常夸这只小牛能干活。
平时在河坡放牛时,两只牛不像以前那么亲昵了,毕竟牛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基本不需要牛妈妈照应了。
大人们都说动物不像人,牛长大了亲情就该淡忘了,有时候还会跟牛娘抢草吃呢。
要是老虎狮子这样的动物,小狮子长大为了抢地盘,儿子可能把老子都咬死呢。
有一天大舅套好木车去附近帮人拉土垫地基,回来的路上下起了雨,地面特别滑。
牛脚打滑,摔下了深沟里,牛脊背被撞断了。
老牛下半身不会动了,前腿撑着地怎么也站不起来。
姥爷当时有四五十岁了,为人坚强,那天姥爷眼泪啪嗒啪嗒掉个不停。
兽医来了,看了一眼倒在沟里的老牛,很不幸地告诉姥爷这头牛不行了。
老牛就那么干挺着就是不咽气不闭眼。
姥爷抚摸着牛头,告诉它:“牛啊,哥对不起你,没照看好你,今天救不了你啦,你就闭眼去吧,别痛苦地硬挺着了。
”老牛还是不闭眼,就那么硬挺着。
大舅说把养殖厂杀牛的叫过来,趁着牛还有气,他们当场杀掉能值个好价钱。
一向修养好脾气好的姥爷,听到大舅说这话,忍不住骂了声:“牛帮我们干了大半辈子活,今天遭了殃,你是畜生吗?
还能说出这话来。
”到了晚上老牛还是不闭眼,就那么挺着。
姥爷去后村看了两趟,李爷爷赶着牛车去走亲戚了,还没回来。
姥爷怕牛挺着痛苦,亲自跑一趟到了李爷爷亲戚家,告诉李爷爷大牛要死了,就是不闭眼,估计是想见见孩子了。
李爷爷也是性情中人,就和姥爷一块出发,两个老头连夜带着小牛往家赶。
小牛拉着车,步伐比平时快了好多,它大概知道村里的牛娘出了事。
两位老人怕累坏了它,就安慰道:“别急,慢慢走,你自己不能累出事。
”姥爷和李爷都下了牛车,给它减轻负担,和小牛一块往家里走,这样能快点。
天朦胧亮时,两人一牛终于赶到村里,到沟沟里一看,舅舅提着油灯在老牛旁边等着呢。
还用挠痒耙给老牛挠痒,希望能转移它的注意力,这样就没那么疼了。
小牛看到受伤的牛娘时,哞……叫了一声,连滚带爬往沟里去。
卧在大牛旁边,舔舐它的脸颊。
大牛一声都叫不出,看到牛孩子一眼,也算完成了见孩子最后一面的心愿。
半分钟后大牛去世了。
李爷爷赶紧把小牛牵走了,拴在家里的牛棚里。
因为接下来养殖场的屠宰人员看大牛死了,就该分割牛肉了,尽量保持带着热气运送到屠宰房里。
没办法,当时生活条件差,一只牛死了,比现在家里一辆轿车没了都可惜。
尽量发挥牛的价值,不至于家里损失太多。
然后几
姥爷和李爷爷帮着忙,把屠宰房的人往前边送。
一群人正往前走呢,小牛跑出来了,跟着地上的血迹往前找寻,一路跟在后面哞哞地叫个不停。
那一刻,天地阻隔生死别离,牛路漫漫来生再做母子。
姥爷和李爷爷这两位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累都受过的大男人,当时都哭得稀里哗啦。
后来我问姥爷当时你们哭,不怕别人笑话吗?
快八十岁的姥爷,装了一锅旱烟,抽了一口,沉默了一会,深沉地道:“那只小牛多像我们这代人啊!”我觉得小牛离开牛妈妈在别家生活,它依然记得舔舐自己脸颊,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细致的牛妈妈。
只是它们都为了过好当时艰苦的生活,努力活着,没那么多矫情,以至于显得亲情淡薄了,像是不认识了。
直到最后大牛去世的那一刻,小牛的表现说明它一直都记得世界上曾经对它最好的牛妈妈。
万物皆有灵性,我想别的动物也大抵是这样吧。
参考: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如果说幼崽已经成年很久,而且独立生活的话,它应该是不认识自己的母亲的。
首先,我们这个大自然是残酷的,虽然人类的想法很美好,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现实就是如此,比如说动物界大多数都是单亲家庭,父亲这个词基本就是没有,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由雌性独立抚养幼崽,这一点我想养过猫或者狗的同学都很清楚,你肯定从来没见过哪个雄猫或者公犬过来送过奶粉啥的吧。
所以既然连自己的幼崽都没见过,你指望雄性的动物认识自己的孩子,那肯定是白扯,那么既然不认识自己的父亲,那么动物们会认识自己的母亲吗?
答案一般也是否定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动物来说,气味是分辨某一个东西主要辨别手段,当幼崽和母亲分开之后,气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那么即使它们以后再遇上,也就是形同陌路,互不认识罢了。
那么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自然界就是爪牙和鲜血的世界,所谓的亲情不过是一种累赘,而繁衍后代也只是身体当中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驱使着动物们这么做,所以如果你指望它们和人类一样,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的话,我想你恐怕要失望了.对于它们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动物会为了食物而大打出手,甚至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我想这或许就是赤裸裸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最后再说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我记得我曾经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理论,有人说动物们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基因,它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基因的指令,而这个指令从它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它们没有爱,没有恨,更没有复杂的各种情感。
那么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呢,答案是不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即使是人类这样有智慧,有思维的高级生命物种,也照样要遵循基因指令进行生存,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参考: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成功激发了我的必答机制。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动物中已经独立的若干年后还会认识母亲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且要看在与母亲分别的时候幼崽有多大。
从本质上看,动物独立后能否认识母亲取决于幼崽对母亲的记忆能力,而记忆力则与相处的时间与幼崽的记忆水平密切相关。
这里我就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讲一下。
首先是幼崽对主人的记忆能力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里,我在买菜回来的路上捡到一只小狗,当时那只小狗只有巴掌那么大,眼睛浑浊,连方向都分不清。
出于怜悯之心,我把这只小狗带回了家独自养着。
我们之间相处了大概20天左右,当时已经相当熟络了,每当家里来陌生人它都会不停地大声喊叫。
不管它在哪里,只要我喊一声狗子,它就会马上向我飞奔而来。
出去散步的时候,它也会紧紧跟在我的身后,我停下来休息时,狗子就躺在我的脚边安静地趴着。
后来由于开学我就到外地念书了,这一分别就是半年多的时间。
▲▲小狗的照片当时我把小狗托付给了一个亲戚,当我回亲戚家看小狗时,由于我换了一身衣服,狗子当时并没有认出我。
但当我开始呼唤它时,它立马就认出了我的声音,紧接着朝我飞奔而来,还在我身旁来回的磨蹭,嘴边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声音。
当初收养狗子时,它只有一两个月大,我们也才玩耍了20多天,它竟然记忆了半年多的时间。
其次,是幼崽对母亲的记忆能力还是举我身边的例子。
我表哥家养了一只土狗,怀孕之后产了一窝狗崽子。
我们农村家里一般情况下只养1~2条狗,太多的话照看不过来,而且也耗费精力,因此表哥就把新生的幼崽都送人了,其中有不少都送给了同村的人。
▲▲表哥家的老母狗后来,这条母狗可能是寻子心切,就四处到村里溜达,结果还真在别人家找到了被送走的幼崽。
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老母狗“探班”几次之后就没有再去了。
再后来,幼崽都长大了,但基本上都不认识它们的母亲。
相反,这条老母狗却认识长大后的幼崽。
出现这种结果也很容易理解:幼崽在被送出去时给母亲的印象几乎为零,绝大多数印象都停留在对新主人、新环境的认知上。
而它们的母亲则对幼崽的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与人类相比,动物间识别身份的其他标识可能是独特的气味,有些动物可能凭借灵敏的嗅觉辨别出对方的身份,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也是不能排除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也
参考:
2019年,在非洲老虎谷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虎王罗恩,先是被自己的儿子虎男孩打成了重伤。
工作人员都以为这只是一起意外事件。
但是接下来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希陶杀死罗恩,然后疯狂虐尸虎男孩走后。
罗恩的另一个孩子—希陶。
它在发现罗恩受伤之后,非但没有救助,反而对罗恩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希陶招招致命,在将罗恩打得遍体鳞伤之后,竟然直接将它锁喉咬死。
动物之间的这种行为,其实特别常见。
这也是动物学家,一直反对人类将野兽当成宠物的原因。
因为争夺食物,老虎对自己的母亲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在印度自然保护区,同样发生过相同的一幕。
一只母虎成年之后,开始在自己母亲的领地附近安了家。
在开始那段时间之内,母虎每次见到自己的母亲,都会热情的上前打招呼。
很显然,它一直都认识自己的母亲。
后来,因为在同一区域争夺猎物,双方大大出手。
再后来,老虎母亲被自己的女儿打成重伤,最终死去。
这样的事例,在其他动物之间也很常见。
大自然是残酷的,动物首先讲究的是生存,然后才是亲情。
绝大部分动物成年独立之后,都能认出自己的母亲。
幼崽跟随自己母亲的时间越长,独立后认识的概率越大。
老虎和狮子很少攻击养大自己的人类,那是因为人类并没有同它们形成竟争关系。
许多年后,它们同样能认出养育过自己的人类。
同理,它们绝对也认得它们的母亲。
参考:
很多家养的动动独立后还会相认的。
比如说猫狗,农村有“窝子狗”的说法。
就是母狗和长大独立(被别家抱养)的子狗不管是对同类和人的攻击时,母子都是一起上的,而且由于狗多势众特凶。
再说猫吧,我小时家里抱养了堂哥家母猫产的一只猫仔两家住的很远,平常各家的猫白天都是在栓着的,只有夜里才能在各家的屋里自由活动。
三四个月从来没在见过,可是它们见了面相互嗅嗅据然很亲热,就像小孩等到从地里劳作回家的母亲洒泼。
然后母猫带着小猫跳跃奔跑上树,做各种猫的动作就好像是在教小猫各种生活本领一样。
我说的狗和猫都是农村的本地种,可不是什么明贵或者外来品种。
参考:
狗能认出主人的亲戚不咬,但不认自己的孩子和父母。
我指的是社会性。
我喂的狗的父母是亲戚养的2条狗。
走亲戚时小狗还认得老狗撒欢,2老狗咬它不让进家。
亲戚来我家跟车来的是公狗,小狗也不让它进家,晚上老狗卧在院子里自己家车上,因为小狗不让它进屋。
就这小狗还时不时火上来出去打它,不是锁了大门估计院里也不让待。
但狗都不咬人。
参考:
动物世界那么大,你要问的是那种动物呢?
我先大概回答你吧,有一些动物幼崽离开母亲,若干年还会认识自己的母亲。
而有一些动物则过了一段时间就不认得自己的母亲了,更别说几年后了。
比如老虎吧,公老虎的记忆非常不好,离开母亲一段时间就会忘了母亲的样子。
而母的老虎虽然记忆比公老虎好那么一些些,但是,几年后也基本忘光了。
幼崽的猫咪和狗也是一样,离开自己的亲妈妈一段时间也会忘了自己的母亲。
但若是,不是幼崽的猫咪或是狗,比较大的,并且和妈妈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再离开,那么若干年以后,还会认得自己的母亲。
比如,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把自己养了半年
猫和狗,都还能认出它们原来的主人,并且会非常高兴的跑去找它们原来的主人。
同理,若是它们的母亲,一样能认得出。
若是大象,那么独立的幼崽离开母亲,若干年则依旧能认出它们的母亲来。
黑猩猩,这种动物也是会认出自己的母亲。
还有鸟类,比如乌鸦,也可以认出自己的母亲。
也
动物们的领地意识很强,即使是血亲也不会有妥协,只有在彼此不缺食物,不影响彼此地位的情况下,才会进入享受天伦之乐的状态。
我家猫曾经生育的幼猫,在成年后跑到我家附近,我家猫咪会主动跑过去打招呼,有时两只猫咪还会一起晒太阳,互相舔毛之类的。
感觉它俩感情很好的样子,可一旦曾经的幼猫跑到屋里,就会遭到我家猫咪的驱赶,是那种凶巴巴会真的咬它孩子的攻击姿态。
有几次还把它孩子给要出血了,耳朵、前爪部位,都给咬了好几个小窟窿,估计是长教训了,它孩子以后来找它妈妈玩都不会迈进我家一步,会在安全线内喵喵叫来呼唤它妈。
就在我以为,我家猫不太喜欢自己孩子,可能也不会喜欢人类的小孩时,它就给我上了生动地一课。
我姐生的孩子差不多2岁的时候,居然受到了我家猫咪的热情
无论我姐的孩子是抓它的尾巴玩,还是不知轻重的拉扯它的皮毛,它都能忍着不逃跑、不凶人、更不会咬人,这简直把我给惊呆了。
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猫这种生物呀!可以不待见它自己生的崽,可以鄙视铲屎官,但绝对会爱护人类的小孩,简直刷新了眼界有木有!这还是高冷傲娇的喵星人,再来说说狗狗对待自己幼崽的态度吧!本以为狗狗这种群居性的动物,对待自己的崽肯定会爱护有佳,即使彼此若干年不见,也不会忘记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结果……我只能说我太天真!我家以前养得一条土狼狗,一生就生过一次后代,其中有3只是送给邻居家,所以它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常路过我家大门口。
正常来说,这种基本天天都能见面的情况,我家狗跟它的孩子,怎么说也会是感情很好的样子才对,可惜就没一次见到它们和平相处过。
不是你路过我家大门口,我就要凶巴巴的汪汪叫,就是你路过我家大门口时,我就会一副咬攻击敌人的模样,说好的母子(母女)情呢?
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啊!!还有!还有!我邻居家养过一只很漂亮的波斯猫,这只猫也是散养的,有一次生了崽后居然主动送娃,就是会自己先去每一户里看看,觉得不错就送一只它的孩子给这户人家。
偶尔也会跑去看看它孩子的生活情况,但也跟我家猫一样,不许它的孩子跑到它居住的人类屋子去,否则见一次打一次,一次不长教训就会下死口去攻击。
【结论】动物其实都能记得自己的母亲,只是这些都比不过生存的本能,也就能够包容人类的小孩,毕竟人类不太会跟猫狗抢食,反而还会提供各种美味有营养的食物给它们,因此不会将主人当做敌人对待。
我是宠物达人【汪小弟】,虽然小弟养宠经验不算短,但必有疏漏之处,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一起更好的分享养宠的经验哦!